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日久因不能随意运动而致肌肉萎缩甚至瘫痪的一类疾病。本病病因比较复杂,多由外感湿热,侵袭于肺,肺热津伤,津液不布,筋脉失养;或湿热浸淫筋脉,气血运行受阻,筋脉肌肉弛纵不收;或脾胃亏虚,化源不足,精微不布,以致筋骨失养,肌肉瘦削;或久病体虚,房劳过度,肝肾亏损,髓枯筋痿而成。
辩证分型
本证以四肢筋肉弛缓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为主症。初起多有发热,继则上肢或下肢,偏左或偏右痿软无力,重者完全不能活动,肌肉日渐削瘦,并有麻木、发凉等症状。
1、若肺热伤津,则兼有发热、咳嗽、心烦口渴,小便黄少,大便干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2、若湿热浸淫,则兼有身重,胸脘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苔黄腻,脉濡数。
3、若脾胃虚弱,则见纳差气短,腹胀便溏,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苔薄白,脉细弱。
4、若肝肾亏虚,则兼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遗精早泄,或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清热除湿,调补脾胃,滋养肝肾。取阳明经穴为主
处方
主穴:
上肢:肩髃、曲池、合谷。
下肢:髀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
配穴:
肺热配尺泽,湿热加阴陵泉,脾胃虚弱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
方义
本方取穴侧重阳明之经,阳明多气多血,主润宗筋,调理阳明,可补益气血,舒筋通络,即《素问·痿论》“治痿独取阳明”之意。肝主筋,配筋之合阳陵泉强壮筋骨。尺泽宣肺清热,阴陵泉健脾除湿;脾俞、胃俞健脾益胃;肝俞、肾俞滋养肝肾。
毫针刺法
毫针刺,实证泻法;虚证补法并加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
其他针法
1、耳针:受累相应部位、肺、胃、肝、肾。操作:每次选取3~5穴,毫针刺,每次留针20min,每日1次。或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2、穴位注射: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操作:每次选2~4穴,取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注射0.5ml,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电针:肩髃、曲池、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每次选穴2~3对,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机,选疏波或断续波,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1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