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所谓"水针",是相对于原来针灸所采用的"金针"而言。始创于20世纪50年代,其后拓展到穴位封闭等很多治疗领域,并取得了巨大发展。

一、作用原理
穴位注射对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如对消化系统的调整作用,主要表现在可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调整消化液分泌,调整胃肠蠕动等方面,其调节作用是双向的,当功能亢进时,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缓解;当功能低下时, 通过穴位注射使其功能增强。
二、常用药物
维生素B12、维生素D2果糖酸钙注射液(CCO)、丹参、当归等
三、常用选穴
足三里、曲池、肺俞、血海、三阴交、阴陵泉、丰隆、阳陵泉、环跳等
四、操作方法
患者取正坐位,每次取2~4穴,皮肤常规消毒,取5ml注射器抽取注射液2ml左右,在穴位上斜刺约10~15mm,缓慢提插至有针感,抽吸针筒无回血后,注入药液(每穴注入药液0.2~0.4ml),隔日一次,6-10次为一疗程。

五、注意事项
1、肌内注射时刺激较强、疼痛较剧的药物,穴位注射时病人也会因疼痛而不能忍受,要特别加以注意,药物的用量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来决定。
2、穴位注射时,需准备2毫升的消毒注射器一副,5.5-6号大小的针头或口腔科用的5号针头均可;拄射环跳时,因较深,需用较长的针,则可用做腰椎穿刺用的针。穴位选定后,在局部先用75%酒精消毒皮肤,然后将抽好药液的注射器钟头在穴位上迅速刺人皮下。通过皮下后,针尖应保持一定方向,慢慢深入,当病人有酸胀等感应时;可将针芯回抽一下。看看有无回血,如有回血,就要把针头退出一些,或再刺深一些,或略改变二下针头的角度,待无回血后,方可注入药液。一般每个穴位可注射药液0.5-2毫升,注完后迅速拔针,无须留针。穴位注射过程中,也应注意勿将药物注入关节腔内。
无论是什么样的减肥方法都是有利也有弊的,提醒大家的是,减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瘦下去的,只要抱有持之以恒的心态,相信每个人都会拥有好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