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吹尽路上的灰尘,海棠的柳絮又一次随风给予地面 “初吻”。一切似乎都在周而复始地变化着,但我有时会坐在垂柳下冥想一些往事。
依稀记得我初来海棠的情景。2007年8月刚大学毕业的我,第一次用脚接触海棠这一方热土——鸟鸣蝉叫、风吟水唱的白鹿原。海棠似乎是一位慈祥的母亲,给我的感觉是那样亲切,手中的行李轻放在地,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仿佛养育人子的母乳那样甘甜。
我的故里在山东,孔子故里,文化神都。但印像中的故乡,缺少的似乎是一种用心甘情愿的态度过随遇而安的生活的这样一种心态。而这,我却在盛世西安这个历史名城找到了。已故大师季羡林曾说过:“生命是一颗枯草,随时都会凋谢;然而,之所以我们依然重复着时间的洗礼,是因为我们接受了它的馈赠并且学会了回报。”是的,用一份真诚,回一份微笑;赠一份快乐,还一个人生。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我收获的不光是语言与身心的成长,还有时间与岁月的磨合。怀着一颗敢拼搏 、敢努力的心,海棠给了我圆梦的舞台、前进的动力。2008年2月学院任命我为英语教研室主任,并给我缴纳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但有时我却在深思“知遇而乐,思蜀天下,赠情以物,还之何处?”伯乐与马的故事虽远,但却让我重新去品读这份情与恩的馈赠。
“恩纯为玉,恩玉为金,金为贵,君子不似玉之高贵区分人品之高下,而玉似君子之修为高洁为佳。故君子养玉,贵在于恩”。2008年参与学院的评估工作,3天2夜的连续加班,有人说是作秀,也有人说是工作范畤。但了解我的朋友都会说,这不光是对工作的态度,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态度。生活中的我显得更加随和。2009年开始我每年都参与学院招生工作,随和的态度和谈吐更容易接近学生、家长和老师,这可能是我能完成招生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吧!
段宝堂老师与学生参加英语角活动
饭后一杯茶的时间,我都会看看远方告诉自己,生活并不亏欠我任何东西,但我是不是欠生活一个承诺。正如当初我和王海棠院长的一次谈话一样,刚开始畅谈英语的重要性,随后想到人生的一些问题,我问王院长:“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是该委曲求全,还是奋起反搏?”依稀记得王院长看了看桌上的茶杯又看了看我,说了两个字 “放下”。当时觉得很意外,但后来想想真的很对。生活累,一小半来源于生存,另一小半源于欲望和攀比。
工作就是生存与生活的交集。在生活上,领导比较关心我们,连续五年给大家涨工资。节假日学院领导会去一些生活困难的老师家中送温暖,让热闹的假日变得更加温馨。或许领导要求的并不多,只是想让我们团结一致,努力工作。但这对于我们已足够,于是生活的点滴就见证了我努力的结果。2008年至2011年每年都被评为 “先进个人”,2012、2013年被评为“优秀党员”。每一份荣誉见证的不仅仅是我的付出,更见证的是同事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每份荣誉背后都书写着我们奋斗的汗水。似乎青春已无悔,但这仅仅只是开始。 作家莫言曾说:“每一株高粱都是一个生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还能给予这份土地一寸温暖”。之所以提起莫言,是因为我觉得我们都是若干生命中的高粱,虽不能让世界看到颜色,但我们可以让生命五彩缤纷。
又是一年柳絮飞,海棠校园满是乱飞的“蝴蝶”,时而在人的眼前,时而又在恋人的怀中,时飞时落,时远时近,那般的可爱,如同幼小的孩子,淘气又不失该有的风蕴,调皮又不掉儿时的可爱。而身在柳絮当中的我总会伸手想去抓住某一只,当伸手过去时,他们却个个调皮。有时我会被这不起眼的美深深吸引。坐看云起时,倚楼听风雨。这似乎是一种情怀,又似乎是一种态度。但我深知这更是一种属于我的心境。举笔抚纸,垂目聚眉,在办公桌上我总会放一些笺纸,用来随手记下偶尔的灵感,这灵感似是重德的精神,又似博能的释怀,恰如求真的诠释,仿佛唯美的意境。
竹下梅花空城雨
盛世海棠静若云
子夜闻声蝶引路
却到行人已断魂
这是我闲时大聊,提笔兴起的一首打油诗。美是一种心灵的释怀,但我却将他们尽数留于纸上,不管是竹下还是子夜,海棠这一方土地从来都不缺尘归寸土,草归一叶的佛家真理。
海棠的故事才是起步,我与海棠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在这一方育人的土地上,我撒下种子,期待未来的参天大树。有时我会问自己,什么是成长,我对于成长可能理解较为片面,但却是如今的我能说的明了的。所谓成长不单单是身心与思维的变化,也不是气质的显现,更不是性格张扬到内敛的转变,而是指我们笑着流泪,然后去安慰身边哭着微笑的人,这或许才是成长的最好的解释吧,至少我是这样理解的。
我有一个笔友,去年端午节我陪他在雁塔区逛,逛到中午时我请他吃端午节的招牌美食-——粽子。对于一个中国人,节日不光是一个舒心的假期,更是一个饮食的集会,但也从另一方面显现文化气息。吃粽子的时,朋友说吃粽子很无聊,还不如把米煮熟撒点糖然后吃掉。对于这样的感叹我完全沉默,因为他忘了有一种东西叫回味,有一种底蕴叫文化,还有一种情怀叫传承。雨点天上生,地上死,中间便是人生。我完全可以反驳一句:“人生下来就朝死亡的方向前进,每过一秒便向死亡更进一步,但每个人还是选择前进,当然无法阻止时间的步伐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是下一秒有未知的神秘,你又何不略过雨点中间降落的部分?” 但碍于远道而来,我将这翻话发泄在了一堆粽子上。心灵本就是一场昂贵的旅行,旅行中难免会有气愤不平,但略去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深思这些话的来源,归结到底,还是这几年海棠生活的赠于。
海中残阳生海平,
棠木丛潮出光景。
我欲赠得洛阳心,
无故凭生白鹿情,
悔不前生为缘人。
要说的话似乎才刚刚开始,手中的笔墨才流露墨香,但结局总在这样的一首藏头诗中暗语期待。故事的开始是叶,中间是花,结尾是无花果,因为无花本无果,无花本无叶,叶落果生花已凋,花落成泥果早生,这便是故事的开始,因为我与海棠的故事没有结束。
海棠的春夏秋冬似乎不光是季节的更替与变化。春的朴实、夏的纯洁、秋的真诚、冬的坚定,这如同海棠人、海棠事、我与海棠的故事。海棠的发展与辉煌本就是一部励志的历史,从三个人三张床,外加一个所长的起步,到如今海棠集团的盛大,这无疑是一部青年人奋斗的电视剧,剧中的主人公不是别人,是每一位坚守自己岗位的海棠人。导演的精心安排正激励着一代代的青年,然而这部还未命名的佳作,在未来将会有更完美的续集。从王海棠院长这一位导演开始,我相信海棠的导演将会不断地将这部励志剧演绎下去。
生活与工作中的点滴都在书写每一个人的一生。经常和朋友聊些生活锁事,朋友总会开玩笑说我把最美好的岁月留在这里值得吗?仔细一想,虽然娇情,但却是事实。如同我人生的座佑铭一样:“努力的人是因为知遇,知遇的人是因为兴趣。即便青春再怎么昂贵,有时总会心甘情愿的付出。”所以,我总在努力地告诉自己,青春似乎早已逝去,剩下的便是无悔的岁月,昨天也已渐远,改不了写下的笔迹,但明天的岁月我今天还末下笔。所以,我还有改变的时间,挥一笔浓墨,书一纸重彩,这或许就是海棠留给我最大的财富。
回忆是一件抽象却神奇的事,回忆的魅力在于匆匆而过,却把岁月刻录成影集,不时缠绕在我的脑海。我与海棠的故事不是一页白纸黑字的凭据,更不是什么伟大的名人传记,这仅仅只是属于我的回忆和心得。这份心得或轻或重,可有可无,但对于我而言,就算不赠纸笔,深埋心底,也改变不了我对海棠的感恩,那是一份不可用文字来注释的情。我与海棠的故事在继续,希望在海棠这片育人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为海棠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文/段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