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企业并行      科技与财富共赢

【印象海棠】海棠学院学生代表罗丹娜:海棠伴我成长
2014-08-07 17:03:21   来源:西安海棠学院    点击:

  我素爱花草,尤其对海棠花一往情深。学校里应名应景的种了很多海棠花株,春花繁芜之后,它盛放得一树绚烂,深深觉得,这便宜了爱花的人
  我素爱花草,尤其对海棠花一往情深。学校里应名应景的种了很多海棠花株,春花繁芜之后,它盛放得一树绚烂,深深觉得,这便宜了爱花的人。学院图书馆楼下的海棠是每年开的最好的。西府海棠植株较大,花开时,花朵都被茂盛的绿叶隐匿在其中,开的最盛的时候,花朵都若隐若现,像羞涩的女子,簪花一笑醉流景,由不得人不喜爱。教学楼前垂丝海棠与西府海棠相比是任谁也挡不住的肆意,垂丝临地,每枝垂丝上都热闹的挤满了花朵,相比西府的羞涩,垂丝海棠看起来有种肆无忌惮的任性,是别的花朵比不上的活泼,但是这种活泼开在规整的垂丝上,又让人觉得,它虽然活泼,但优雅尤存。在海棠,海棠花像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能够自由呼吸和生长。
  
  2010年我进入了令我心驰神往的海棠学院,初中刚毕业的我,入校后感觉一切都是新鲜的,那时候的海棠还不如现在般完善,但也没有逊色到哪里去。转眼间,四年的大学时光悄然流逝,明年我将取得大专毕业证,这真是欣喜的。我无法将这四年间的成长一语带过,只有用三两文墨记录下我在海棠生活的点滴。
  
  海棠学院四季景色宜人,更有“海棠花落海棠湖,海棠湖接海棠园”一说,湖有游鱼戏水,园有神农百草。
  
  还记得走在细柳摇曳的海棠湖旁,远赏柳浓如烟、近观鱼儿嬉戏,湖旁随意摆放着几个凉椅,学生坐在凉椅上,或静心看书,或两两相谈,好不惬意。
  
  在海棠中药神草园,你一定不要错过的,是遍地药草香。随处可见的园林里悄然生长着半夏,麦冬,赤芍,比比皆是。你认识的花草,你不熟悉的植株,就那样近距离的在你身边生长繁茂,你能想到的神奇中药,就在你的脚边,在你能寻到的草地园林的枝间叶里,并不张扬,却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忽然发觉的惊喜。
  
  现在的白鹿原上,空气清新,在平时的日子里,午后、晚间,我和朋友们都会选择在校园里散散步,几乎所到之处都有柳树在道路两边挺立,这正应了“灞柳之风”吧。时而像是我在跟着树走,时而是它在伴我踱步,走累了,随意找一处草坪,坐在上边,看看蓝天白云,想想繁琐小事,时间总是在如此平淡的午后悄然过去。晚自习下了以后,学生三三两两的从教学楼往外走,有的是为了排队打水,有的是想吃点夜宵,也有的会走进足球场跑步聊天。我是其中之一,只是我更喜欢安静的躺在那里,听风吹过耳旁的声音,看皓月当空的美丽。
  
  从进入这里,“重德、博能、求真、唯美”的校训就一直在我心上。我想,校训里所说的唯美,是否是想让我做如海棠花一般盛开的妖娆,却美得不张扬的女子吧,又想想如今自己坚强得如女汉子的模样,不禁笑出了声。
  
  海棠学院的校徽也是海棠花瓣的模样,配上海棠独有的红,显得分外庄严肃穆。当亲手佩戴上那枚小小的校徽时,便感觉学校不再是一个生硬的存在,而我则更像是她的守护者和拥有者,她所有美好,皆可信手拈来。
  
  是校,必不可少的是学,是学,必不可少的是书。无论你在哪所校园,图书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知识殿堂。这里有你想知道可从未了解的东西,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这里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犹记得第一次进入图书馆,翻开第一本本书时,心里暗自惊叹“这里有50多万的藏书啊!要怎么读的完”,馋于对知识的渴求,大一的时候几乎天天穿梭与图书馆的楼间,但也未能将这些文墨都尽收眼底。
  
  海棠的六点钟,很多人已经迎着鱼肚白在图书馆里流恋,那专心致志的模样,哪怕是后来嬉笑打闹的人,声音都会在进入图书馆的那一刻嘎然而止。学生们保持图书馆方圆数十米悄无声息已是约定俗成的事,没有人会轻易去打破,因为都曾经被呵护,因为所有知识的摄取都应该被尊重。
  
  夜不能寐,有些人睡不着,有些人还在灯火通明里彻夜读书,废寝忘食。人总有种欢喜很由衷,一种是当你帮助了需要帮助的陌生人,一种是你读到了一直想读到的知识,那种欢喜,无可言表。在这里,我想起了一位带给我良多鼓励的学姐。她曾用在学校里的两年多时光把图书馆五楼的书籍都翻阅殆尽,这还不算,哪本书在阅览室的哪个书架里,她都门清儿。她还曾推荐给我好多诗词类的书,《诗经》、《纳兰词》、《人间词话》等,她认为女子多读诗词会提升气质修养,“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对她最形象的描述吧。
  
  在海棠,每天早上,去教室的路上,都能听到教学楼里传来朗读的声音,有抑扬顿挫的大语课文,有朗朗上口的英语短句,夹杂在一起确是一首美妙的乐章。在课间,推开教室的窗户微风袭面,能看到学生在室内操场背诵重点,也会在楼道里看到三三两两的学生,跟随老师去办公室探讨问题。这种氛围不得不促使我收回神游的思绪,打开课本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当然,海棠那些可爱的老师们也让我印象深刻。大语老师诙谐幽默、轻松的将知识传授;基础理论课的老师逻辑强悍、层层深入地讲解课程;实操老师严厉有加,让每位学生都务必牢记手法。老师的授课方法各有千秋,他们讲课都非常优秀。我想,在学校欣欣向荣往更好的方向发展时,当然也少不了这些辛勤园丁的一份功劳。
  
  当然,丰富多样的社团也是海棠另一道美丽的风景,学生会、团委、街舞社等社团组织层出不穷,而待文字始终如一的我,机缘巧合加入了记者站,也是因为这个小家,让我更轻易地融入了海棠这个大家,并有了此后大学生活的多姿多彩。
  
  往事如昨,刚进记者站开会时那些讲话从未认真听过,不过站长的那句“我们是一个人性化的社团”一直让我记忆犹新。不喜欢条条框框束缚的我,被这个小家里的温馨点滴感染,所以驻足的理所当然。  
  
  记得第一次采访,是一个篮球比赛,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是个很大的活动了,中美院获得了冠军,我采访当时的高金虎院长。他开心的笑,我却手颤的连笔都拿不住,不知道问些什么,还是部长给我解了围。看到她条理清晰的与高院长交谈,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总有一天,我会和她一样优秀。第一次写新闻稿,是一场活动的报道,交给站长,他一下就给我刷了下来,对我有些打击。部长便宽慰我说“新闻得慢慢来学,不着急。”我听后,心想的确如此,而且确实有更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之后我写新闻的时候,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会请教宣传处侯老师,她是记者站的指导老师,更是我在新闻道路上的启蒙老师。我交上去的新闻稿,她总会在百忙中抽出时间给我指导,耐心地讲解我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我鼓励。正是这样,我才有了写下去的动力。慢慢地,我的新闻写作从稚嫩到熟练,这离不开老师的细心栽培与辅导。
  
  我们的老院长王海棠老师,建造了这所海棠学院,而我,则是因为心爱学校里海棠花的美好留在了这里。经过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海棠学院具有了“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的霸气而又不失谦让的品格。在这里学习过的莘莘学子都会亲切低称呼她为“西海大”,想想,这就是对她的爱,从不会因为靠近或者远离而淡薄毫厘。
  
  我相信,在一代又一代海棠人的传承下,海棠学院一定会像海棠花一样,花开之处,春意盎然。

上一篇:【征文选登】我与海棠的故事——致那些年我奋斗过的青春
下一篇:【征文选登】我是一株海棠花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