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从1952年底开始,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24日,在发布庆祝国庆四周年时,正式向全党、全民宣布了它的内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错误。"从此,"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总路线万岁!"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直到"大跃进"运动结束为止。
◆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1959年8月的庐山会议上,他把对彭德怀的批判,说成是"一场阶级斗争"。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必须年年讲、月月讲。1963年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在总结湖南、河北等地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验时,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他还号召全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自1957年之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些对阶级斗争夸大化、绝对化的提法,一度成为流行口号。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断然否决。
◆ "文化革命"、"技术革命"
"文化革命" 作为一个口号,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原意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扫除文盲、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他在《论合作制》中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但"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1956年1月24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1958年5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说:"现在已经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新的革命任务的时候了,已经是提出技术革命以及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并确定了"文化革命"、"技术革命"的具体任务。"文化革命"、"技术革命"一度成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流行口号。"文化革命"与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含义完全不同。
◆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1966年《红旗》杂志第12期发表题为《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在文章结束的最后口号用语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口号。后来在一些文章和群众集会中,这个口号曾广为流行。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接见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时表示对"四个伟大""讨嫌",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它与"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等是"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宣扬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典型口号。
◆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到了农村劳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以及"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和"广阔天地炼红心"是这场运动的典型口号。
◆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和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他认为"九大"能够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以后,可以在全国取得更大的胜利。""团结起来的目的,是要争取更大的胜利。"这之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教导"见诸报端,还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尤其是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增强党内和人民内部团结的一句流行口号。
◆ "两个凡是"
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之后,华国锋担任党政军最高领导职务。他不但没有勇气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反而批准"两报一刊"1977年2月7日发表的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这篇社论中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这既不足以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权威,更不可能使党从极"左"思想教条的束缚下解脱出来,开创新的工作局面。"两个凡是"提出后,遭到了邓小平、陈云等人的坚决反对,并引发了全党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