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加强学校卫生、食品安全管理, 扎实做好学校秋季传染病防控工作,有效防范学校食品安全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传染病防治
传染病是什么?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管理和控制
1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寄生繁殖,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消灭传染源或使传染源无害化的工作称为管理传染源。
2
对传染病病人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秋冬季比较常见的传染病虽然临床症状各异,但都与干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有关。早发现传染病病人,及时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早报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速度,发现可疑传染病病人或确诊传染病病人后,应迅速向当地卫生院或防疫站报告,早隔离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早期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早期治愈,降低病死率。
3
对带菌者和与传染病病人接触者也应加强管理,应在防疫人员指导下对他们进行观察和定期检查。
主要预防措施
1
养成饭前便后用除菌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的习惯。
2
做到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食物最好少吃或不吃;不喝生水,饮用水煮开再喝。
3
如果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建议暂停上课,到医务室就诊,根据情况接受医学隔离。宿舍中有腹泻同学时,应主动报告辅导员,积极配合治疗,并进行医学隔离。
4
注意保暖,出了汗不要立马脱衣服,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注意适时增减衣物。
5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保持教室内空气清新,预防病毒通过空气传播,要常开门窗通风。
6
注意日常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保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防止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使身体抵抗力下降,尽可能不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
食品安全教育要点
什么是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日常饮食卫生习惯
1、讲究个人卫生,就餐前认真用肥皂或洗手液清洁双手,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传播。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其某些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选择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不吃过期或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吃无卫生保障的生食食品,如生鱼片、生荸荠;不吃无卫生保障的街头食品;少吃油炸、烟熏、烧烤的食品;少吃或不吃剩饭菜,如果吃剩饭菜,一定要彻底加热,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
6、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选择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
3、学会辩认食品的QS标志。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和标签标识不全的食品和饮料。不购买、不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和饮料。这些劣质食品和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危害健康。
4、打开食品包装后,要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外出就餐提示
1、尽量减少外出就餐和聚餐,聚餐时使用公筷公勺,避免交叉污染。
2、凉拌菜的制作一般没有经过高温烹调杀菌的步骤,尽量不要在外购买凉拌菜,最好在家中自己做。如果要买,也要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好的地方。
3、烧烤食品由于摊贩所使用的食物原辅料来源不清,个别商贩常将肉串烤至半熟,售卖时再加工,生熟不分,已造成2次污染。此外,烧烤食品烤制时间短,中心温度可能达不到杀菌的温度,容易导致进食者感染消化道疾病,寄生虫病和人畜共患病。所以尽量减少烧烤食品的食用。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更重要的的是“食以安为先”,让我们携起手来,关注传染病预防和食品安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一个健康向上的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