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马少花,女,山西朔州人,入党积极分子。西安海棠学院管理学院物流1201班学习委员,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
在班主任的眼里,马少花是一个爱好学习的孩子,几乎不落下一节课,成绩在全院排名一直是第一名。并且担任着班里的学习委员,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管理上面是老师的好帮手。
问及她有什么学习窍门的时候,她想了想,说“没什么窍门,只要你平时认真听讲,勤做笔记就行,我复习的时候从来不看课本只看笔记。”记者特意翻看了她的笔记,打开第一页就看到密密麻麻的小字,而且有不同颜色的字迹,黑的是正常的笔记,红色的重点,蓝色的是不懂的问题,虽然颜色多,但是页面整洁,能让人一目了然,几乎后面的每一页都是如此,可见她平时上课都很认真听讲,让记者暗生佩服。
不管平时上课还是周末放假,少花穿的最多的就是校服,同学们半开玩笑的称呼她为“校服一姐”。谈到这里的时候她说身上穿的这身衣服都是朋友给她买的,平时有什么笔本子的也是朋友给她拿的。
说到她朋友的时候,她说她们从高中开始就认识,朋友比她高一级,先来到了这个学校,然后姐妹关系好她也来到了这里。“知道我一直想专升本,来海棠的第一天她就把所有的资料书都给我准备好了。”她说,最开心的事就是有几个交心的朋友,这种纯真的友情是她最珍惜的。
有志者事竟成是少花的座右铭,每当她遇到挫折的时候,想起这句话就觉得充满动力。虽然学习好,但是她不骄傲,她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在生活上,她很自立自强,不与同学进行攀比。她一直坚信知识改变命运,记者问道她要改变什么命运的时候,她沉默了。
少花家里有4个孩子,她是老大,有2个妹妹,1个弟弟,2个妹妹一个已经工作了,另一个还在武汉读大学,弟弟刚上高中。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庄稼人,一年的收入承担孩子的学费和日常的开销确实有些拮据。
对于家里的情况,她说道“我肯定是不想让父母压力太大的,欠的钱等工作了自己还。”少花大一第一学期从家里拿了4500元,第二学期600元,之后再也没有向家里要过一分钱。不足的学费都是靠助学贷款还清的,平时的生活费是在周末、寒假勤工俭学赚的。她不希望父母操心,助学贷款会自己挣钱还。
少花寒假打工的地方是一家海鲜超市,她的工作主要是包间服务员,因为人手问题,其他的杂活她也全都做。每天的工作量大,很累,但是她从来没想过退缩,她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坚持,生活不会亏待任何一个人。她告诉记者,在她打工的时候,和她一起工作过的一位老大哥对海鲜过敏,但是为了生活仍坚持工作,每天都会敷药,慢慢的也习惯了。她觉得老大哥的坚持很值得她学习。少花的父亲也说过,她不是四个孩子里最聪明的一个,却是最有韧劲的。
在这里工作少花觉得很开心,因为这里的人都很真诚,而且能从来往客人的言谈举止中学到很多东西。她说平时没事就是喜欢观察别人,从中学习成长。她认为人要成功,必须有目标,每天给自己做一个总结,并且给明天做一个规划。
记者称赞她懂事,她笑了笑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背负的东西多,现在我都是家里的主心骨了,弟弟妹妹还有家里的事父母都会征求我的意见。”说到这些的时候,少花眼神坚韧,面带微笑,记者能从笑容中感觉她的不易。
少花告诉记者,她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做慈善。偶然间她在电视上看到好多留守儿童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幸福的生活,甚至不能健康的成长,她觉得很心疼,因为家庭条件的缘故,少花更能感同身受她们的心情,所以想为她们尽一份自己的力量。她觉得这个目标实现起来任重而道远,现在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多结交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后带动他们一起做这个事业。她真诚的说“我做这个不是为了名气或者别的目的,而是真的希望自己的绵薄之力可以帮到他们,能够让大家真正发自内心的关注慈善事业。”
这就是马少花,一个坚持不懈、勇于担当、自立自强的人,一个对家庭充满责任感,对公益事业充满热情并积极参与的人。她用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文/罗丹娜 图/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