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企业并行      科技与财富共赢

高校素质教育和养成的意义在于促使教与学的结合及师生与社会的和谐
2014-11-02 19:13:10   来源:西安海棠学院    点击:

教与学是一切教育的构成本质,职业教育亦不例外,合理且有效的开展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而教学往往涉及两个相互紧密联
    教与学是一切教育的构成本质,职业教育亦不例外,合理且有效的开展“教学”是高等职业院校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而“教学”往往涉及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能动主体——教育者和学习者。离开了对教者和学者两个核心问题的关注,教学工作的开展自然会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一般缺乏持久力和生命力。因此,要夯实“教学”工作的基础,做好教者和学者两个能动主体的素质教育工作便显得极为关键,尤其是面对海棠学院学生群体起点较低,教师队伍资历较年青的这一现实,双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就有了更为紧迫的必要性。
  
  谈素质教育,首先要在认识层面上理清“素质”的内在涵义,解决何为“素质”的问题。素质一词在《辞海》中拥有三重涵义,其基本内容如下:人生理上的原本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条件。人生理的特点主要取决于先天条件,事物本来的属性则是由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完成某种活动的必备条件在一般情况下讲,其可以通过后天积累获得。总之,素质包含先天和后天两种禀赋,其中先天禀赋难以改变而后天禀赋则有较大的调整余地。著名教育家洪宝书先生曾将先后天禀赋综合起来,把“素质”简明扼要的形容为以人的先天生理特点为基础,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稳定而巩固的属性。根据这一判断,则可以将我院教工与学生的素质界定为:以我院师生先天生理和心理的自然特质为基础,在后天的学院制度尤其是教育规划影响下形成的师生们基础且稳定的生理和心理属性,其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我们说提高和改善海棠学院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素质就是要以他们的先天条件为基础,改造学院后天环境和师生自身后天禀赋,从而使之达到心理、生理、知识结构、劳动能力等与自然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全方位和谐,使教职员工和学生成为积极适应社会、能够创造性劳动、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
  
  改造后天环境,促使师生自身内涵与社会的全方位和谐,关键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成拔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强大合力。思想政治素质是一切素质之首,它直接决定着人是否能成为人进而成为一个有益的人。思想政治素质具体意指师生在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等方面的基本品质,其是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观等方面的综合体现。虽然总的来看,我院师生思想政治素质整体是积极健康的,但从局部讲,一些问题仍然比较普遍,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得过且过等思想对许多青年教师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部分师生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和感官上的享受、追求自我中心和个人利益第一,常忽视他人的利益与感受,明显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不良社会风气带来的道德滑坡、行为失落、价值迷茫、精神危机以及信仰真空也令一些教职员工和学生深感无助。
  
  要应对这一情况,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院各方面的作用合力是必由之路。学院需组织、协调、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各要素,用明确一致的教育目的、主题鲜明的教育内容、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来整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这三育人,把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统一组织起来,整合成内部科学和谐、功能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系统。具体来说,即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不能只有教学意识,还应多参与学生的思想教育实际,使得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渗透到师生的生活细节之中,从而做到在实践中解决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同时切实拔高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而从事行政和后勤工作的人员同样也不能只具有管理意识,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出发来看待自己的职责培养岗位使命感和忠诚感,在日常的学生工作中不要只以行政管理的面目出现,而要多参与沟通人性和促动心灵的实际工作,以情动人、以德服人、以爱育人,从而从根本上启迪和教育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夯实自身的政治理论和道德素养。总之,要在教书、管理和服务的整个过程中,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纽带,加强教学、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沟通和团结协作,一学生为一切工作的归宿,最终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丰富校园文化,提升师生身体心理素质。当前,我院师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些师生不能承担艰苦的任务(包括学习和教学任务),不能承受环境较差的工作,稳定性不佳;强迫倾向较为明显,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过于敏感,非常在乎周围的人和环境;自控能力差(学生尤其突出),缺乏耐心、情绪易变化;缺乏自信,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做事思想不集中等等。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改变,学院教学工作的质量和学生毕业的走向将受影响。塑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或教学和办公室文化则是应对这一情况良方。我院是高等职业院校,而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理想状态下的校园文化应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即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依托,应尽可能突出“职”字,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这些要素不仅要面向学生更需面向全体教师。海棠的校园文化应该着力反映一种积极向上的群体意识,强调在尊重、理解和关心师生各方面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共同的办学理念和校园精神来鼓励全体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消除和抵制消极负面的思想意识,磨练个人意志,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全的人格。同时,教师之间和师生之间不能仅仅满足于一种机械的形式关系,而应塑造切磋交流、心灵互动、商榷求知、积极进取的良性互动关系,从而切实搞活学院的教学环境氛围,防止零和博弈的庸俗游戏在教师队伍中蔓延。
  
  三、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师生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能力则是一个人不断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然而,我院学生起点较低,教师年龄青的现状使得大多数师生缺乏培养创新思维的意识和条件,在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常忽略创新要求,而部分师生虽有创新意识,也认识到创新能 力的重要性,但其创新素养较为缺乏,故而经常导致办事按部就班,效率低下。严格讲,我院高职院校的属性意味着我们应切实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要强化师生的创新能力,就应从强化实践教学入手,确立明确的实践教学纲要,并以此纲要为核心把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化、协调化、合理化;纠正割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做法,做到在理论教学中引入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引入理论教学;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虚拟教学和实物教学相结合,从而切实提升教师创新教学和学生创新实操的业务能力。(文/海棠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杨英)

上一篇:素质教育包含三大任务
下一篇:海棠职业学院顺利完成新生心理测评工作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