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11时,由陕西省司法厅、西安市司法局和灞桥区司法所共同组成的调研小组,走进一线基层院校,来到西安海棠学院,对海棠学院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展开了基础调研工作。
会议伊始,首先由赵副院长向调研小组各领导专家介绍了西安海棠学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的组织机构概况。作为全省首家大专院校人民调解委员会,海棠学院各领导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在灞桥司法局、狄寨街道办和海棠学院各领导的亲自挂帅下,依托海棠学院的院系设置,形成了院、系、班全覆盖的三级调解组织,广泛延伸了委员会的调解网络,深入畅通了师生们的维权通道。
接着,海棠学院人民调解委员会陈主任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2014年委员会的工作要点进行了汇报。作为专门调解学生之间、教工之间、师生之间、学院之间、校内外人员之间矛盾纠纷的专业性组织,西安海棠学院人民调解委员会2014年全年受理纠纷事件共80起,并全部成功调解。同时,配合法制宣传月、国际禁毒日等,开展了法律进校园的专项宣传活动,设立咨询点、分发宣传页,为西安海棠学院的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工作创造了和谐的法治氛围。此外,通过开展思想学习、学习业务知识等方式,有效提高了调解队伍的专业素养,增强了委员会的综合效能。
此外,海棠学院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白老师结合一线实践,进行了工作经验汇报交流。作为全省首家大专院校人民调解委员会,在西安海棠学院不断发展、教工学生队伍不断壮大、矛盾纠纷出现存在着上升机率的形式下,通过健全调解网络、日常认真排查、开展法宣德育,做到了早发现、早控制、快疏导、快调解,让小纠纷不出学院、大纠纷不出学校,把矛盾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为学院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障。
对于海棠学院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成果,调研小组各领导专家予以了充分肯定;强调矛盾纠纷的处理要秉持不压制、多疏导的原则,争取先期预防,避免大动干戈。针对委员会成立时间不长、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调研小组的领导指出,“没有经历就没有财富”,经验的累积只能从基层实践中来。这也为委员会2015年的工作发展提供了方向和动力。(图文/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