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校园,在阵阵微风的轻拂下,却也显得些许安静了。当我站在人去楼空的11号公寓楼下,准备去采访经过多次联系的水电工方师傅时,真切地感受到了离别的安静。一见面方师傅就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把我领进了宿舍楼,找了稍微干净的地方坐下。他很不好意思地说“你在这先等等,我楼上有个灯,马上就修好了,真是不好意思。”等他的间隙,我才发现整个楼只剩方师傅了。
没一会儿,方师傅就下来了,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尘,把卷起的袖子放了下来,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有啥好采访的。”这时,我才认真地打量起眼前这位身着浅蓝色工作服,穿着一双普通的胶鞋,看上去精神、利落,却又腼腆的方师傅。
方师傅是陕北延安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阔宽广的黄土高原孕育了方师傅豪放、乐观、自信的性格。方师傅最初在纺织城西北第四棉纺织厂工作,主要负责设备维修。后来由于棉纺厂倒闭,方师傅失业在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海棠学院。因为工作机会的来之不易和多年养成的尽职尽责的习惯,方师傅总是尽心尽力好做自己分内的每一件事。
转眼间,他来海棠学院已经6年了。这6年间,他每天在这里忙忙碌碌,看着海棠一点点成长,海棠学院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喜欢学院的工作环境,喜欢这里的人。方师傅说,他刚来时,海棠的教学楼和宿舍楼并没有现在这么多,请的工人自然也少,所以常常忙的连饭都没时间吃,但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觉得海棠就是他的第二个家,看着海棠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与生活环境自己心里挺满足。
谈话间隙,方师傅突然起身,搓了搓手笑着说“渴了吧,要不我去给你倒点水吧,我带着呢。”。我赶忙接下方师傅那个大大的有点年头的杯子,说不渴,不渴。他说因为校园大,需要维修的地方多,所以自己上班很少呆在办公室,常常是一个电话通知,就即可背上工具箱奔向维修点,因此每次到哪都习惯带上杯水,这样也方便。
当我问起方师傅的兴趣爱好时,他打开了话匣子,拍拍胸脯说:“不是说大话,我羽毛球打得很好,以前在四厂没几个人能打赢我的。来海棠后,因为工作关系,很少打了。因为学院跟厂子不一样,休息时间没个准头,有时正在吃饭,一个电话就得过去,要是哪电路、水管出问题了,几千娃都吃不上饭,喝不上水的,再怎么也不能让娃们遭罪呀。”不过,方师傅也有自己独特的锻炼方法,就是早上早早起来去操场跑跑步,“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没有好的身体,怎么能干好工作呢?”他笑着说。
方师傅看着窗外说:“看又走了,又一批学生毕业了……我来海棠6年了,每年都看着孩子们来了又走,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大家做好维修服务,给你们一个好的环境,能让你们好好的学习和生活,就像家里一样。”今年暑期,是方师傅最忙的时候,为了迎接新生,学院要对校园环境进行全面维修和多处改造,方师傅和工友们每天穿梭在校园,修修补补,忙得不亦乐乎。”
方师傅是一个平凡朴实的普通人,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对责任的坚守,对生活的热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文/康复1402 胡阳 图/王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