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离家启程时的惶恐吗?还记得来学校报到时的情景吗?还记得面对新环境的忐忑吗?谁让你安静,谁让你安心?谁让你享受家的待遇,体验爱的味道?是那些活跃在各处身着水蓝色T-恤的迎新志愿者。
他们不厌其烦的耐心解答,不辞劳苦的提包拿行李,废寝忘食的坚守岗位,为长途跋涉赴校报到的新生和家长们提供最温暖最周到最热情的服务。他们得到的是新同学及家长们的一句句“谢谢”、“辛苦了”温暖的回报。一样的暑假,不一样的青春体验更是让他们收获了不一样的成长。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这是药食同源标本馆,这里面有200多种药材……”、“我院中药房是西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中药药房,可同时满足60人的教学认药、配药实训……”医学美容实验实训中心讲解员严阿静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参观实训中心的新生及家长做解说。每天10余次的从一层到四层,每次20分钟的解说同样的内容。她熟悉实训中心每层的结构,了解28间实训室每间的功能及内配器材。刚开展工作时候最大的困难就是记讲解词,为了最快速度记住词,她泡在实训室里一间间看着那些仪器和设备,背解说词,没想到效果出其不意的好,一上午就记住了一层楼。“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不逼自己一把就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很庆幸自己能参加实践”,“辛苦肯定是有,刚开始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去后脚胀的老高,嗓子也有点发不出声,习惯后就好了”这位笑起来很温暖的阿静姑娘告诉记者。
真正体会到“责任”两字
“同学你好,你要住三人间、四人间还是八人间”、“不好意思同学,根据公寓分配原则,不同院系、专业的学生无法分在同一个宿舍,请你理解”、“同学,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我们为你申请了一楼的下铺,这是你的单子,请收好”。公寓分配是个特别细致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5栋迎新公寓、584间可入住房间,为了工作便捷,她们将每一栋公寓的可入住房间认真输入电脑,标明几人间;为了方便学生,她们不怕麻烦的给3570个床位贴上床号。“现在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数据库,每间公寓的情况及入住人数我们都一清二楚”公寓分配组曾灵青自信的说道。“也曾因为太累、太热而想过撂挑子不干了,但是听到那一声声的学姐觉得心里很暖,我并不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但就这件事,我想尽自己所能的做好它,即使再累也坚持每晚查完宿舍才去休息。在这次的实践中我第一次体会到‘责任’二字”张文艳告诉记者。
传递温暖传递爱
“昨晚上室友凌晨3点过才回来休息,今天我值班,听说今晚还会有一批家长来。”招待所接待的卞苗苗这样说到。当晚11点,从商洛赶过来的4个学生家长进入招待所,他们衣着朴素,汗水湿透了衣背,满脸的疲惫。让同为儿女的志愿者们一阵阵心酸,在得知他们都还没吃饭时,志愿者们主动拿出自己为晚上加班特意准备的泡面,烧开热水为家长们送去。
8月20日,是我院新生报到高峰期,晚上来的学生及家长比较多,招待所无法容纳所有需要入住的家长,我们的志愿者将一部分家长带出去安排入住,安顿好家长们后,他们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间间房去了解家长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离开时,一名学生的父亲把他们送到门口说:“有这么好的学长学姐,把娃交给学校很放心”。“家长们的感谢和认可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我深切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刘鑫梦谈到。“我们能做的不多,或许我们还做得不够好,但我们尽力让新生与父母住得舒心,让他们在陌生的海棠学院感到温暖与爱。”这是招待所接待组的心声。
还没有吃午饭的林嘉伟此时正带领一队新生到物品发放处领生活用品,随后又带着学生家长去招待所休息。这一路上,连续几位学生问到他许多问题,他都细心地做出回答。不小心扭伤脚的卿乐英拒绝了组员代班,涂上药水又加入了迎新的队伍……张瑞、杨媛、孙建华、刘健等,每个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不同的故事。汗水漫透了他们的衣裳,但他们一如既往的用微笑迎接一波又一波的新生,指路、答疑、带领新生及家长完成一件件棘手的问题。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个群体的恪尽职守,用微笑传递海棠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是海棠学院最闪耀的“蓝精灵”。
(文/杜竟菁 图/晓杰 责编/宁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