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企业并行      科技与财富共赢

秋季养生
2019-01-09 16:17:31   来源:    点击:

立秋(公历 8 7~8 ) 养脾胃。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素问·金医直言论》所说“秋气者病在肩背”。立秋养收,以顺应天地之气。艾灸各个关节、脾俞、足三里、丰隆可以祛湿养胃。

处暑(公历 8 22~24 ) 防温燥。秋三月,谓之容平,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艾灸腹部穴位,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白露(公历 9 7~9 ) 当养阴。《黄帝内经》指出:“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艾灸血海、内关、神阙、关元、气海、天枢预防着凉易泻肚,和养阴。

秋分(公历 9 22~24 ) 防燥凉《黄帝内经》讲:“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多愤郁,皆属于肺,在志为悲,在液为涕,在体合皮毛,在窍为鼻。”艾灸气海、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可保养肺阴、护肺和养阴。

寒露(公历 10 8~9 ) 防寒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每()八月一日已()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应当重视足部保暖,防止下肢受寒。

霜降(公历 10 23~24 )宜进补。中医上有句古话叫“脾是生痰之源,肺是储痰之器”,痰湿产生的根源在于脾胃功能失调。中医里还有句话叫“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就是说气虽出于肺,但却是根于肾的,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

 

 

上一篇:五脏养生法
下一篇:戒烟五大误区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