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企业并行      科技与财富共赢

当代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2009-04-15 14:00:15   来源:    点击:

 

 

    摘 要: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他们既有当代普通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又有其比较鲜明的特殊性。作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其入学平均成绩比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低,一般通过自学考试、学历文凭考试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统招资格的民办高校)等形式取得文凭,而且在学籍管理、就业指导以及人事档案关系等方面,也与公办高校的学生有很大差异:就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而言,他们在遵循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共同规律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关键词:民办高校;学生;管理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解析

  1.自卑感强,思想压力大,缺乏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民办高校的学生入校之后,思想上的压力一般都比较大,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是“二等公民”。这种仅仅因为没有考上大学而弥漫在民办高校大学生心头的所谓“等级”阴影一时间难以消除:同时,他们也因此而表现出了强烈的学习动机。一方面肯定自我,相信自己通过民办高校的学习深造,同样可以获得高等教育的文凭,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是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上的是“三流”的学校,处处受人歧视,因而底气不足,思想包袱沉重,影响了学习与生活。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既有对新生活的向往,又有对未来的担忧;既有对往日时光的依恋,也有对现实的不知所措;既满怀信心,又常常迷惘、困惑、怀疑自己;既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关心和指引,又不愿他人介入自己的个人生活。这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入学之初良好的学习动机及行为往往因经受不住一时的挫折和失败而未能长期坚持下去,进而导致其思想迷惘、生活懒散、自暴自弃,甚至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推时度日。

  2.自尊心强,自信心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民办高校的学生,一方面因过于自卑而表现出极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学习上,无法正视自己在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失误与不足,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理解、支持和指点,但又不肯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愿接受他人的批评,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各方面对民办高校学生的歧视,作为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心。表现在学习上,就是经受不住失败的考验,一旦考试成绩不合格。就会自暴自弃,产生厌学情绪,出现旷课、迟到、早退、逃学或中途退学等现象。

  造成民办高校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待学习,他们大多仅凭一时的冲劲或考试前的突击。然而学习贵在持之以恒,贵在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3.自律性差,盲目从众,缺乏对事物的甄别力

  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一样,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也正处在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的确存在着学业成绩不良、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根源就在于他们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入学后,他们什么都想学,又什么都没学好;什么事都想做,又什么也没做好。很多学生由于经受不住各种娱乐活动的诱惑,盲目地、过多地参与课外娱乐活动,整天为组织各种活动而忙得不亦乐乎,从而耽误了自己的学业。

  4.经济条件好,依赖性强,抗挫折能力比较差

  民办高校的学生是缴费上大学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不可能完成学业的。目前,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多是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在艰苦朴素作风,劳动观念,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对较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入学之初,他们会因为离开了原来熟悉的环境,面对着新的大学生活和陌生的环境而产生许多新奇和美好的幻想。但是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大学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完美和富有浪漫情趣。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子,彼此之间语言、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都不一样,他们的性格、爱好也迥然不同。这就使他们很难找到值得自己信赖并且可以倾诉衷肠的知心朋友;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思想封闭与心理障碍。同时,大学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压力与学习上的阻力。所有这些,都成为了压在民办高校学生心理的巨石。

  5.思想活跃,个性鲜明,能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多才多艺者比较多,社会活。动能力和参与意识比较强。对学校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以及院系学生干部的竞选及活动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但功利性色彩浓厚,缺乏务实精神。他们入校以后,获得了相对独立和自由的锻炼环境,成人感迅速加强,迫切希望在思想、行为、心理等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个性。相对于公办高校的学生而言,民办高校的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对学校管理的参与程度比较高。这是因为“以学养学”是民办高校发展的根本经济保障,他们明白,自己掏钱上学,学校就有义务提供高质量的师资和高水平的管理服务。他们对于任课教师有比较灵活的选择余地,对于不称职的教师,他们可以向学校提出替换的要求,这在客观上有效地促进了民办高校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优势与弱点并存。因而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如履薄冰。但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的民办高等教育,其学生管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无成熟的经验可资借鉴。要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即所谓“如果教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

  二、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策略

  1.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  

  民办高校学生的行为及心理倾向,潜存着巨大的道德滑坡的隐患,因此有人疾呼“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个性的过程就在于:“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视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成分是道德。”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因而培育人的品德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导向的功能,这是因为德育对青年学生的发展,对教育的实施,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对德才兼备人才的培养都有重要的作用。

  2.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管理队伍,是实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途径

  建立一支专职的学生管理队伍,是民办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民办高校自学考试与学历文凭考试实行教考分离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上有较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但是,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自律性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在考试中受挫,出现心理障碍和不良行为倾向。这就需要有专职的管理人员,比如专职班主任,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民办高校专职的学生管理人员,是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是学生的向导,更是学生的朋友。

  3.加强学生日常管理制度的建设,是搞好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

  制度是管理者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制度建设是民办高校稳定和发展的根本,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应坚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例如:通过入学教育,鼓励学生重新树立远大理想,走出高考落榜的阴影,使学生入学伊始就有集体意识和归属感;通过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如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做学术报告来勉励、鞭策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开展经常性的、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为学生提供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旺盛的精力和能量得到合理的释放。而要使这些措施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以制度的形式将其确定下来。同时,针对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学校也要制订相应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奖惩细则。此外,学校其余各部门,也都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和考评细则,以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配合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抓好学生心理健隶教育,是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一些学生通过刻苦学习与考试的磨炼,逐步认识到了掌握系统知识与关注专业发展新动向的必要性,自我教育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学习积极性与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增强.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受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的影响,容易造成学生学业成绩不理想,人际关系紧张,违纪问题严重,学校一旦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则容易使学生产生抑郁、自卑、空虚、孤独、烦恼等消极心理体验,进而导致自我封闭或精神分裂,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因此,为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有必要对学生心理进行研究,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建立“学校一家庭”联合管理的模式,是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在民办高校,往往有这样的几类学生:一类是家长也知道自己的孩子升学毕业无望,将孩子送到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学校帮家长看管孩子,以免在社会上闹事;另一类就是学习成绩还过得去,但是性格刚烈、脾气暴躁,自律意识太差,经常打架斗殴:对这两类学生的管理,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青少年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完全由学校来承担,而应该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来完成。作为专门负责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人员,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的、定期的联系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提高自身管理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6.重视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

  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成绩普遍比较差,心理上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自尊而又自负、自信而又自卑的矛盾心理,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必须讲究策略。管理人员要灵活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不能机械地照“章”办事,以免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人是有情感的,教育的真谛就在于要焕发出蕴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以产生共鸣。只要我们能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我们就会影响一部分学生、带动一部分学生、转化一部分学生、挽救一部分学生……我们就会看到教育的希望之所在。这样,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还有什么难做的呢?因此,学校管理必须营造宽松和谐、积极进取、有利个性发展的人际氛围;必须提倡百花齐放,鼓励各种教育风格流派的充分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一种各显其能、积极创新,相互配合、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发挥其环境育人的作用

  学校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成功的教育需要健康、活泼、多彩、广阔的教育环境为依托。以适应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校园文化是由有形的物质环境,如:建筑物、草坪、树木等和无形的心理环境,如:管理模式、学习氛围等构成的。杜威将学校阐释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学校是社会的雏形或缩影,学校的一草一木、个体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在育人的环节上,除了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外,更应该倡导环境育人。

  8.重视学院的党团建设工作

  民办高校的学生热情、好动,对于党、团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入党、入团的意愿也比较强烈。更好地发挥党团组织的育人作用,是搞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入点。

 

上一篇:优秀班集体评定标准(草)
下一篇:保护环境从你我他做起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本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