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企业并行      科技与财富共赢

029-82602000

痰瘀互结导致黄褐斑的机理与方剂治疗举隅
2014年07月11日 09:49   来源:西安海棠学院   评论:0 点击:

【摘要】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两者可相互转化、相互促生,可单独为患,也可互结共同为患。黄褐斑是面部皮肤病中的一种,
【摘要】痰饮、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两者可相互转化、相互促生,可单独为患,也可互结共同为患。黄褐斑是面部皮肤病中的一种,根据痰瘀互结理论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显著。
【关键词】痰瘀互结黄褐斑中医药疗法临床经验
  黄褐斑属中医学肝斑、黧黑斑、蝴蝶斑等范畴,是一种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的颜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表现在额、眉、颊、上唇等处的淡褐色、淡黑色或黑褐色斑片,形状不规则,有碍美观。
  一、痰瘀导致黄褐斑形成的机理
  痰浊留于体内,能阻滞气血的正常运行而致瘀。《丹溪心法》中说“肺胀而嗽,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挟瘀血碍气而病”。临床上常有痰挟瘀血的表现。痰浊是津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瘀血则是气血运行失调,血行不畅或血离经脉所酿成。由于津血同源,运行于脉内则为血,渗于脉外则为津液。津血输布运行均赖气的推动,故而痰瘀同源。痰浊、瘀血各自有相应病证,同时痰瘀可互化共同为病,如气滞致血瘀,脉道阻塞,津渗出增多形成痰饮,即是瘀血生痰。同样,若痰浊既成,注于脉内,阻塞脉道,血行不畅,而生血瘀,故而临床以痰瘀互结病证多见。由于痰饮和瘀血能阻滞气血,流窜经络,妨碍脏腑功能,影响整体气化,进而致病多端,可随其侵犯(或停留)部位的不同,出现不同的证侯,同样痰瘀互结于皮肤而引起黄褐斑的形成。
  黄褐斑的表现是发于面部的片状斑块,直接原因是血瘀孙络,间接原因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和、经络不畅等因素导致。明《外科正宗》:“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其中“水亏不能制火”提出的水就是人体正常的津液,津液不足主要因为脏腑功能失调,脾胃受纳运化不足,统摄无权;肝失疏泄,不能布散津液;肾的主水功能失调,不能气化水液;肺失宣发肃降,不能通调水道;心阳不能温化水液而产生;同时异常的津液则转化成痰饮,痰饮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能至约火热之邪,火热亢盛灼伤津液凝聚成痰,痰瘀互结也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脏腑、五体、官窍、四肢百骸、经络皮肤而发病,瘀至于皮肤则产生黄褐斑。
  二、黄褐斑案例分析
  王某,女,35岁。2009年6月11日初诊。主诉及现病史:面起黄褐斑5年,焦虑1年。5年前,面颊部出现散在片状黄褐色斑片,在医院做皮肤治疗长达1年,原有黄褐斑不但未淡化,且前额、下颌也出现片状黑斑,用过多种中西药治疗,疗效不显,1年前,又在某医院诊为抑郁症,现在来我科室求治。诊见:神情淡漠,食少纳呆,胸胁胀痛,乳房胀痛、月经失调、善太息、咽中如有物梗塞,吐之不出,吞之不下,面部散在黑褐色斑片,颊部尤重,月经前后还会有痤疮的加重,舌质暗淡,苔白,脉弦滑数。
  西医诊断:黄褐斑、抑郁症(轻度)。
  中医诊断:黧黑斑、梅核气。
  辨证:肝郁气滞,瘀痰互结。
  治法:疏肝解郁,化痰散结,化瘀。
  治疗期方药:自拟化瘀祛痰汤。
  药用:陈皮20g,制半夏l5 g,厚朴15g,茯苓15g,生姜5g,柴胡5g,郁金15g,香附l0g,川芎10g,积壳l0g,白芍15g,丹参10 g,三七15 g,山慈菇15g,土茯苓20 g,炙甘草10g。水煎服,2次/天。外涂祛斑散(白附子、白僵蚕、白芷、白薇、白获苓、丝瓜络、三七、当归、细辛等量,粉碎过筛)用鸡蛋清或牛乳调成糊状,涂患处,2次/天。服用3个月后二诊,胁痛减,斑片稍有淡化,便通畅,心情渐爽,愿与别人交谈,咽部舒适,黄褐斑明显消散,食欲渐增,二便通畅。再改用海棠美祛斑丹加疏肝祛斑丹和海棠王5号,外用药海棠美面膜加海棠美祛斑霜进行巩固治疗。心情开朗,有工作欲望,咽部无任何不适,面部仅存少量褐斑且已淡化,继续服用。随访1年,未复发。
  案例分析: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熏蒸于面则生斑;脾失健运,聚湿生痰,阻碍气机,颜面失养则生斑;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气互结于胸隔之上形成梅核气。化瘀祛痰汤由血府逐瘀汤合半夏厚朴汤又加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组成。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行气消斑,治血瘀证;半夏厚朴汤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治梅核气之痰气互结证;其中川芎、香附、白芍等养血活血之品,又加人丹参、茯苓、三七为加强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之功。巩固期用海棠美胶囊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疏肝祛斑丹主要作用是疏肝活血,海棠王5号具有软坚散结,化痰利湿的作用,三药相配化痰利湿,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以巩固治疗。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型系列教材开发研究
下一篇:加强教学督导 提升教学质量

分享到: 收藏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